一年看25000多门诊患儿;他的门诊,只有排队序号,没有熟人之托,患儿家长认为见他一面心里都“好过点”……桂金贵,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中医儿科学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医师,患儿家长心中的“神医”。
用中医守护患儿生命
问到桂金贵这些年积累的最贵的财富,他会把他这些年写下的30多万字的学习中医笔记拿出来,破破烂烂、已经发黄的纸片可是他心目中的宝,这里面记录了他临床经验的积累,而他看得最多的却是曾经的“失败”。
大学时代,他曾因病毒性心肌炎、三度心力衰竭而休学治疗,期间多次病危。从那时起,他就下定决心,要把医学好、要把中医学好。寒来暑往,他用中医知识丰富着自己,“学习”充斥着他的整个生活。
儿科外感热病多,起病急、高烧不退。在他的门诊不是上来就打针、吊水。他带领科室的同志查资料、寻经典、访名家,总结出了一套以刮痧、推拿等中医手法治疗为主、内服中药为辅的处置方案。
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是儿童冬季多发病,也是困扰家长和儿科医生的老难题。十多年前,桂金贵根据小儿腠理疏薄、稚阴未长、稚阳未充的生理特点,结合古人经验,大力推行冬病夏治方法,并经过总结和优化,目前已形成了适合当地儿童体质特点的、以背腧穴为主的九穴贴敷治疗方案,接受治疗的患儿由最初的几十人上升到现在的1万多人次。
2008年3月,安徽阜阳地区爆发儿童手足口病疫情,一段时间造成恐慌。桂金贵作为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手足口病专家组成员,主动请缨奔赴一线,作为阜阳地区亳州市华佗中医院手足口病防治首席专家,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对轻症患者采取中医清热解毒利湿方法,促进病情痊愈。为了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观察治疗反应,每1小时测体温、血压各1次,观察病人精神状态、手足和口腔疱疹,积累了3000多份临床资料,为后期制定安徽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手足口病防治方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医精诚显中医
桂金贵一年要看25000多门诊患儿,光靠每周四天门诊他是怎么做到的?只有增加自己每个门诊时间的跨度,早晨7点开诊,中午不休息吃自己带的盒饭,晚上经常门诊到七八点,几十年如一日,就这样坚持着。
一天,他看完门诊已经是晚上7点50分了,关闭电脑拖着疲惫的身体正准备离开,就听见一对夫妻在兴奋地说:“还好,桂主任没走。”这对夫妻的宝宝发烧3、4天了,这天突然昏睡不醒,桂金贵初步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处理完病人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
桂金贵的门诊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再多病人都会全部看完,但是你想找熟人打招呼插个队,就是妄想了。几十年的门诊,他得罪了很多熟人。二是,他看完病后,还会告诉你怎么中医保健,比如感冒的孩子,他会在自己身上演示按压迎香穴……这也是很多病人找他的原因之一。
坚定不移推中医
安徽实行新一轮医改后,桂金贵所在的科室对口支援合肥五里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他从坚持在社区上门诊开始,3年多的时间诊治患儿近万人次。“光靠我一个人上门诊解决不了大问题”,桂金贵心里明白。他一边坚持门诊,一边社区带徒,还根据社区特点,拟定社区儿科门诊的建设方案,逐步推进。现在的五里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科门诊也是红红火火。
“一个人成不了大的气候”,桂金贵经常说。他在学科建设中,从中医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训做起,坚持每周一方、每周一技的培养,点点滴滴的积累,把科室建成了真正的中医儿科。看到科里其他医生的门诊量在一天天的提升,他开心的笑了。